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中心
>>
行业资讯
>>修改新闻资讯信息
资讯类型:
行业要闻
企业动态
新品速递
解决方案
交流培训
嘉宾访谈
产业纵横
人物聚焦
展会动态
会展报告
本站动态
标 题:
*
页面广告:
不显示
显示
副 标 题:
关 键 字:
多个关键字请用“
/
”分隔,如:西门子/重大新闻
内容描述:
新一轮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贸易保护壁垒再次筑起。日前,在回应有关美国就光伏电池及组件全球保障措施调查做出损害(“201”调查)裁决时,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表示,美国调查机关不顾其他国家、美国国内各州政府及众多光伏下游企业的强烈反对,坚持认定进口中国光伏产品严重损害国内产业,增加了光伏产品全球正常贸易的不确定性。
新闻来源:
链 接:
责任编辑:
标题图片:
无
/uploadfile/newspic/20170925184537668.jpg
当编辑区有插入图片时,将自动填充此下拉框
*
所属类别:
(不超过20项)
电源产品分类
:
UPS电源
稳压电源
EPS电源
变频电源
净化电源
特种电源
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AC/DC)
逆变电源(DC/AC)
模块电源(DC/DC)
电源应用分类
:
通信电源
电力电源
车载电源
军工电源
航空航天电源
工控电源
PC电源
LED电源
电镀电源
焊接电源
加热电源
医疗电源
家电电源
便携式电源
充电机(器)
励磁电源
电源配套分类
:
功率器件
防雷浪涌
测试仪器
电磁兼容
电源IC
电池/蓄电池
电池检测
变压器
传感器
轴流风机
电子元件
连接器及端子
散热器
电解电容
PCB/辅助材料
新能源分类
:
太阳能(光伏发电)
风能发电
潮汐发电
水利发电
燃料电池
其他类
:
其他
静态页面:
生成静态页面
*
内 容:
<P> 新一轮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贸易保护壁垒再次筑起。日前,在回应有关美国就光伏电池及组件全球保障措施调查做出损害(“201”调查)裁决时,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表示,美国调查机关不顾其他国家、美国国内各州政府及众多光伏下游企业的强烈反对,坚持认定进口中国光伏产品严重损害国内产业,增加了光伏产品全球正常贸易的不确定性。据了解,除美国外,今年以来欧盟、印度、土耳其也先后宣布对华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或做出裁决,中国光伏“走出去”再度受阻。</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src="/uploadfile/newspic/20170925184537668.jpg"></P> <P> <STRONG>美再挥“201”调查大棒</STRONG></P> <P> 美国东部时间9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就光伏电池及组件全球保障措施调查做出损害裁决,认定进口产品对美国内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将研究对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而这也是继2001年美对华钢铁发起“201”调查并做出裁决后,时隔16年再次挥起贸易救济大棒。</P> <P> 对此,王贺军直言,光伏产品自由流动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全球气候,在该领域维护自由贸易是各国的共同责任,也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美国此举罔顾了近年来对光伏产品多次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已为其国内产业提供足够保护的客观事实,“我们希望美国调查机关严格遵循世贸组织相关规定,慎用贸易限制措施”。</P> <P> 据了解,所谓“201”调查是指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201条款发起的调查,根据该条款,如果某企业向ITC声明该行业产品因过度进口受严重损害,ITC就需对产品进口国进行全球保障措施调查,对损害情况进行裁定,并在120天内向总统提交报告和建议。</P> <P>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光伏产品由于物美价廉的特性,曾一度遭到各国贸易部门“围剿”,其中美国分别于2012年、2014年宣布对华光伏发起“反补贴”调查并做出裁决,欧盟、印度也相继跟进。正是由于多国贸易保护主义升级,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一度显著滑坡,并逐渐将重心转向其他新兴市场,或采取其他措施避免直面负担过重的“双反”政策。</P> <P> 然而进入今年以来,我国光伏产品再次遭遇多国密集“双反”调查。3月,欧委会宣布将对华光伏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延长实施18个月;4月,土耳其对华光伏组件反倾销案做出终裁决定,宣布自即日起对中国产品征收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6月,印度宣布对自中国等地进口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P> <P> <STRONG>各有算盘</STRONG></P> <P> 表面上,美国、印度等国联手打造了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围剿圈,但背后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由于遭受了美国十分苛刻的‘双反’举措,不少中国光伏企业选择到东南亚国家开设工厂并转移部分生产线,最终成品就能绕过高税负继续铺向美国市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精明”的美国人不会任由这一情况扩散,此次ITC发起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全球保障措施调查,根本上就是针对中国转移出去的这部分产能,是对之前“双反”措施的一种补漏。</P> <P> 而欧盟决定延长对华光伏“双反”举措,更多出于谨慎考虑。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分析称,中国与欧盟间贸易往来紧密,且进出口相对平衡、存在明显的双向依赖,在制定光伏领域贸易措施时,欧委会考虑到欧盟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为封堵中国光伏产品可能存在的倾销倾向,延续“双反”措施,“但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因光伏摩擦损害中欧双边贸易大局,欧委会又适当减轻了具体措施的力度,例如宣布对中国结晶光伏产品最低进口价格每季度下降”。</P> <P> 有业内专家认为,印度、土耳其跟进举起“双反”旗帜,则是对中国光伏产品在该国市场快速扩张的反制。中国工信部此前公布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11.3%,对欧美传统市场出口占比降至30%以下,而对印度、土耳其、智利、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出口显著提升。以印度为例,根据该国分析机构Brge To India发布的《印度太阳能地图(2016年版)》,去年印度光伏组件前10家供应商中有8家来自中国,全国光伏装机量约75%采用的是中国产品,15%从美国进口,剩下的10%才由本土制造商提供。</P> <P> <STRONG>应对之策</STRONG></P> <P> 接连的贸易救济措施,或将成为中国光伏“走出去”的一大阻碍。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美国保障措施调查或对中国的光伏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总体来说中国光伏产品的主要市场在中国本土及其他亚洲地区,美国此举对中国本土光伏企业影响范围有限。他认为,自“十二五”以来,亚洲及国内光伏需求量激增,光伏制造成本下降,带动产业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容量较大的国内市场,另一方面,还有积极开拓的新兴国际市场,相比之下美国所占份额已不足以对我国光伏产业整体造成严重影响”。</P> <P>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江华也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几乎丧失殆尽,随着德国、意大利等欧洲传统光伏市场相继调整支持政策,市场需求大幅下滑,欧洲也不再是我国最重要的光伏出口市场。不过白明提醒,尽管欧美相关“双反”举措对当前中国光伏产业“走出去”影响有限,但长远来看是进一步封堵了中国光伏产品进入当地市场的潜在空间,而且,美方此举显然也打乱了中国企业将光伏生产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的节奏,需要特别提高警惕。</P> <P> “相较之下,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土耳其此次跟进反制,或将明显阻碍中国开辟光伏产品多元化市场的步伐,也从侧面证明目前中国光伏产品进入不少国家都面临较大难度”,白明指出,光伏是一个兼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特征的产业,既然在高税负的条件下价格优势难保,中国企业可以考虑在产品品牌化、售后服务上多做文章,或者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通过让出部分利益维持市场份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