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中心
>>
行业资讯
>>修改新闻资讯信息
资讯类型:
行业要闻
企业动态
新品速递
解决方案
交流培训
嘉宾访谈
产业纵横
人物聚焦
展会动态
会展报告
本站动态
标 题:
*
页面广告:
不显示
显示
副 标 题:
关 键 字:
多个关键字请用“
/
”分隔,如:西门子/重大新闻
内容描述:
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动力电池,占到整车成本的一半左右。”国轩高科前总裁、现任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介绍,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技术进步迅速。
新闻来源:
链 接:
责任编辑:
标题图片:
无
当编辑区有插入图片时,将自动填充此下拉框
*
所属类别:
(不超过20项)
电源产品分类
:
UPS电源
稳压电源
EPS电源
变频电源
净化电源
特种电源
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AC/DC)
逆变电源(DC/AC)
模块电源(DC/DC)
电源应用分类
:
通信电源
电力电源
车载电源
军工电源
航空航天电源
工控电源
PC电源
LED电源
电镀电源
焊接电源
加热电源
医疗电源
家电电源
便携式电源
充电机(器)
励磁电源
电源配套分类
:
功率器件
防雷浪涌
测试仪器
电磁兼容
电源IC
电池/蓄电池
电池检测
变压器
传感器
轴流风机
电子元件
连接器及端子
散热器
电解电容
PCB/辅助材料
新能源分类
:
太阳能(光伏发电)
风能发电
潮汐发电
水利发电
燃料电池
其他类
:
其他
静态页面:
生成静态页面
*
内 容:
<P> “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动力电池,占到整车成本的一半左右。”国轩高科前总裁、现任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介绍,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技术进步迅速。</P> <P> 方建华介绍,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由五年之前的120Wh/公斤提升到现在的200Wh/公斤以上,电池系统的价格由五年之前的3.5元/Wh降低到1.8元/Wh以下。</P> <P>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在2014年真正启动,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开始爆发,目前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并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公司,开始为全球著名乘用车企供货。</P> <P>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最新编著的《动力电池蓝皮书》显示,在2016年全球动力电池产品出货量方面,日本的松下电池排名第一约为72亿瓦时,韩国的LG和三星SDI分别排名第五和第九,出货量则约为25亿瓦时和11亿瓦时,前十名中的其他位次则均由中国企业占据。</P> <P> <STRONG>中国单体电池规模全球第一</STRONG></P> <P>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研究室方凯正博士介绍,在动力电池单体企业数量以及总体配套量方面,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已居全球第一,地位难以撼动。</P> <P> 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共有151家动力电池单体配套企业(按集团统计)和2家燃料电池企业。其中国内企业140家,国外企业11家。</P> <P> 在配套量方面,国外企业的总配量为4.8亿瓦时,占比仅为 1.7%,而国内企业的配套量占比则高达98.3%,为276.6亿瓦时。</P> <P> 从配套量前二十的单体企业可见,比亚迪电池和宁德时代新能源是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两家企业配套总量138.8亿瓦时,占比49%,即两家企业占据了国内近一半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P> <P> 其中,比亚迪电池由于属于比亚迪集团的自有产业链,只给比亚迪汽车配套,其高出货量主要得益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卓越市场表现。排名第二的宁德时代新能源则与多家车企形成了稳固的合作关系。</P> <P> 据悉,在国内市场上,宁德时代新能源已为北汽、上汽、长安、吉利、金龙等国内多家主流车企供应电池;在海外市场,其已经与宝马、大众、日产等世界知名的高端乘用车企建立合作,并开始为宝马批量供应电池。</P> <P> 宁德时代新能源副董事长黄世霖介绍,“到目前为止,我们是唯一一家为国外高端乘用车企提供动力电池的中国公司。”</P> <P> 对此,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解释,此前老牌的国有电池企业天津力神曾经为国外乘用车企提供过少量的电池,但未形成规模。宁德时代新能源在这方面确实是突破者。</P> <P> 磐谷创投清洁技术投资总监张弛介绍,“尽管有些投资机构对宁德时代新能源B轮840亿元的估值持有疑虑,但我看好公司前景。”</P> <P> 同时,在电池单体外,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材料配套体系已经逐渐完善,国际竞争优势显现。</P> <P> 《动力电池蓝皮书》显示,在关键的四大原材料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的配套体系方面,我国的动力电池材料不仅满足了国内动力电池的技术需求并为动力电池成本降低贡献突出,而且还成功进入到国外动力电池企业的供应体系。</P> <P> 例如,生产三元材料前驱体的科隆集团为松下、三星和 LG 提供配套,国产石墨负极、电解液以及隔膜也都有代表性的突出企业为国外企业提供配套,如湖南杉杉、深圳贝特瑞、国泰荣华以及星源材质等。</P> <P> 未来的动力电池国际竞争将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在此方面,我国已具有较其他一些国家的突出优势。</P> <P> <STRONG>全球市场格局依然存变数</STRONG></P> <P> 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动力电池行业要保持目前全球产业规模第一的竞争优势,未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P> <P> 资料显示,在中国之外,全球动力电池行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德国和美国。</P> <P> 方凯正介绍,日韩两国在动力电池产业布局上则比较全面, 研发和制造实力同样雄厚。德美两国主要侧重电池材料、电池设计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创新研发,而在电池制造方面则较为薄弱。</P> <P> “中日韩动力电池之间的差距不在研发上,我们的化学体系甚至使用的材料都是一样的,但制造出来的电池合格率和一致性相差很大,其原因在于我们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与松下、三星SDI、LG相比,中国企业还存在明显差距。”方建华坦陈。</P> <P> 方凯正分析,在电池企业之外,不少欧美大型车企开始直接进行先进电池材料的研发和评测,以占据技术高地继续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引领行业发展,如宝马、奔驰、大众和通用等国际知名企业。</P> <P>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电动汽车行业的明星企业特斯拉与自己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松下联合投资50亿美元建立35GWh电池工厂Gigafactory,其中松下出资至少16亿美元。</P> <P> 目前,Gigafactory已经初具雏形并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建设,首批匹配 Model 3车型、产品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的21700 电芯已经下线。</P> <P> 在车企之外,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中国也在考虑布局动力电池行业。</P> <P> 博世中国中国区副总裁徐大全透露,“在电芯领域,我们要在一年之内决定是否再次进入电芯行业,同时也在考虑是否有合适的中国厂家可以进行合作。”</P> <P> 张弛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的进入,行业格局还存在一定的变数。</P> <P>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锂与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2017年)》报告,欧美企业目前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能量密度更好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如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或下一代二次锂电池(如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的身上,期望在这些电池技术上实现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大翻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