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中心
>>
行业资讯
>>修改新闻资讯信息
资讯类型:
行业要闻
企业动态
新品速递
解决方案
交流培训
嘉宾访谈
产业纵横
人物聚焦
展会动态
会展报告
本站动态
标 题:
*
页面广告:
不显示
显示
副 标 题:
关 键 字:
多个关键字请用“
/
”分隔,如:西门子/重大新闻
内容描述:
光伏产业发展至今已逐步走向成熟,提质增效、创新、跨界融合将成为行业未来的重头戏。“领跑基地建设推进了光伏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和综合发展。技术创新、跨界融合,将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绿色和高质量发展。”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5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光伏+创新发展论坛上指出。
新闻来源:
链 接:
责任编辑:
标题图片:
无
当编辑区有插入图片时,将自动填充此下拉框
*
所属类别:
(不超过20项)
电源产品分类
:
UPS电源
稳压电源
EPS电源
变频电源
净化电源
特种电源
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AC/DC)
逆变电源(DC/AC)
模块电源(DC/DC)
电源应用分类
:
通信电源
电力电源
车载电源
军工电源
航空航天电源
工控电源
PC电源
LED电源
电镀电源
焊接电源
加热电源
医疗电源
家电电源
便携式电源
充电机(器)
励磁电源
电源配套分类
:
功率器件
防雷浪涌
测试仪器
电磁兼容
电源IC
电池/蓄电池
电池检测
变压器
传感器
轴流风机
电子元件
连接器及端子
散热器
电解电容
PCB/辅助材料
新能源分类
:
太阳能(光伏发电)
风能发电
潮汐发电
水利发电
燃料电池
其他类
:
其他
静态页面:
生成静态页面
*
内 容:
<P> 光伏产业发展至今已逐步走向成熟,提质增效、创新、跨界融合将成为行业未来的重头戏。“领跑基地建设推进了光伏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和综合发展。技术创新、跨界融合,将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绿色和高质量发展。”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5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光伏+创新发展论坛上指出。 </P> <P> <STRONG>光电新增装机连续5年全球第一</STRONG></P> <P> 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在电力体系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光伏发电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作用逐步显现。易跃春介绍说:“我国光伏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连续5年全球第一,累计装机连续3年全球第一;2017年度新增5306万千瓦,同比增长54%,发电量11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6%,占全部发电量的1.84% ;2018年一季度新增965万千瓦,同比增长22%,发电量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 </P> <P> 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光伏全产业链建设能力整体的提升。电池组件产能高比例增长,2016和2017两年的时间,国产电池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4.4%和41.2%;组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6%和39.7%。产品技术水平持续进步,晶硅组件转换效率以每年0.5%的速度持续提升。这一切犹如一股由内而外迸发而出的原动力,激励着整个产业不断发展。 </P> <P> 光伏产业的进步不是一两个点的爆发,而是不同维度立体推进的连锁反应。在光伏电站建设方面,已然不是单一、集中或分布的简单叠加,不同的电站建设模式已经超乎想象。易跃春介绍说:“光伏电站建设形式向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地面建设与建筑物建设相结合方向发展。2017年度新增集中式光伏占63%,同比增加11%,新增分布式光伏提升至37%、同比增长3.7倍;2018年一季度新增集中式光伏占20%、同比下降了64%,分布式同比增长217%。” </P> <P> 易跃春表示,“光伏电站建设市场正在向中、东、西部方向均衡发展。2017年度新增光伏:华东地区1467万千瓦,同比增加1.7倍,占全国27.7%;华中地区1064万千瓦,同比增长70%,占全国的20%。西北地区622万千瓦,同比下降36%。” </P> <P> 除了光伏分布式迎来大发展外,我国光伏建设市场中、东、西部方向也呈现均衡发展趋势。2017年度华东地区同比增长1.7倍,占全国27.7%;华中地区同比增长70%。占全国的20%,西北地区与华东、华中呈现相反走势,同比下降36%。 </P> <P> 以华东地区光伏大省江苏为例,“2017年,江苏省新增可再生能源发展装机626万千瓦,占全省新增量的48%,成为新增装机量重要的组成部分。江苏省到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达到了1972万千瓦,同比增长了46.5%,占全省总装机的17%,较2016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江苏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能源局局长杭海介绍。 </P> <P> 江苏省宝应县委书记王逍霄介绍,宝应县光伏发电产业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目前全县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800兆瓦,建成并网发电200兆瓦以上,先后吸引了一批央企、国企、行业龙头来宝应投资合作,如今光伏应用与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宝应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极。 </P> <P> <STRONG>光伏+发展模式日趋成熟</STRONG></P> <P> 领跑者基地的竞争优选可谓是中国光伏行业的顶级“赛事”,从第一批大同光伏领跑基地推出至今已经持续三批,无论是领跑基地还是基地项目建设的参与企业,其中激烈的竞争从未停止。正因如此,光伏领跑基地的纵深推进也正在促进光伏行业从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推动光伏产业逐渐向高效化转型。 </P> <P> “领跑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先进技术示范,以促进技术进步为基础支撑,加速先进技术市场应用转化,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易跃春表示,“第二批光伏领跑者基地引入价格竞争机制,电价水平分值占30%。尤其是内蒙古乌海基地入选企业平均电价较第一批下降幅度达36.3%。第三批光伏领跑者应用基地建设项目开发企业竞争电价分值占35%,基地电价下降幅度进一步增大,达32%-41.8%。” </P> <P> 随着光伏成本和光伏电价不断降低,企业在基地建设与跨产业融合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设想。从第一批单纯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到第二批的生态治理和综合利用,再到第三批的渔光一体化、光伏农业旅游等跨产业结合,都昭示了领跑者计划已不仅仅是促进光伏产业本身的发展,更搭建了以光伏为主业、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光伏+农业、光伏+储能、光伏+交通、光伏+建筑等光伏+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模式正日趋成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