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管理中心
>>
行业资讯
>>修改新闻资讯信息
资讯类型:
行业要闻
企业动态
新品速递
解决方案
交流培训
嘉宾访谈
产业纵横
人物聚焦
展会动态
会展报告
本站动态
标 题:
*
页面广告:
不显示
显示
副 标 题:
关 键 字:
多个关键字请用“
/
”分隔,如:西门子/重大新闻
内容描述:
2017年冬天的“煤改气”的推进主要在供给与需求两个层面展开。供给侧的政策,主要是限制煤炭流入特定的地区,比如高速公路出口检查货车,禁止卖煤等,所谓“消灭作案工具”;需求侧的主要政策是搞宣传,包括“谁烧煤抓谁”拉横幅以及给补贴(补贴在长期如何持续还是个未知数)。
新闻来源:
链 接:
责任编辑:
标题图片:
无
当编辑区有插入图片时,将自动填充此下拉框
*
所属类别:
(不超过20项)
电源产品分类
:
UPS电源
稳压电源
EPS电源
变频电源
净化电源
特种电源
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AC/DC)
逆变电源(DC/AC)
模块电源(DC/DC)
电源应用分类
:
通信电源
电力电源
车载电源
军工电源
航空航天电源
工控电源
PC电源
LED电源
电镀电源
焊接电源
加热电源
医疗电源
家电电源
便携式电源
充电机(器)
励磁电源
电源配套分类
:
功率器件
防雷浪涌
测试仪器
电磁兼容
电源IC
电池/蓄电池
电池检测
变压器
传感器
轴流风机
电子元件
连接器及端子
散热器
电解电容
PCB/辅助材料
新能源分类
:
太阳能(光伏发电)
风能发电
潮汐发电
水利发电
燃料电池
其他类
:
其他
静态页面:
生成静态页面
*
内 容:
<P> 2017年冬天的“煤改气”的推进主要在供给与需求两个层面展开。供给侧的政策,主要是限制煤炭流入特定的地区,比如高速公路出口检查货车,禁止卖煤等,所谓“消灭作案工具”;需求侧的主要政策是搞宣传,包括“谁烧煤抓谁”拉横幅以及给补贴(补贴在长期如何持续还是个未知数)。</P> <P> 了解我国能源政策执行力的人们肯定会有一个印象:供给侧的政策往往是有效的,甚至是超调的,比如上大压小,比如一律上空冷;而需求侧的政策往往是无效的,比如限制能源消费,节能等。</P> <P> 这其中本质性的原因,从笔者的理解看,涉及到集中式与分布式的重大区别——参与者数量多寡数量级的不同。生产侧往往是一定程度上集中的,而消费必然涉及各个部门,以及数量众多、差异巨大的消费群体,是高度分散的。因此,拉横幅的意思其实也就是“放手不管”,也没有办法管的意思。</P> <P> 现在,供给侧的情况也逐渐出现了变化,市场主体越来越多,比如小的独立风电光伏发电商、户用居民发电商、综合能源系统体系等。这种供给的分布式与固有的消费分布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与可再生能源出现之前截然不同的行业形态与范式。</P> <P> 那么,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是这种发展形态:分布式本质特征是什么,与之前能源行业的管理范式存在何种不兼容的地方。如果分布式是一种更有希望与价值的能源组织范式,那么需要哪些关键的政策与体制改变?</P> <P> <STRONG>以规模区分分布式与否存在逻辑问题</STRONG></P> <P> 过去对分布式的定义已经有很多了。比如:</P> <P> ——分布式能源是一种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可独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将用户多种能源需求,以及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系统整合优化,采用需求应对式设计和模块化配置的新型能源系统,是相对于集中供能的分散式供能方式。</P> <P> ——位于用户侧,优先满足用户自身需求,以热电联产、冷热电三联产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技术为主,发电总装机容量小,独立运行或与配电网连接,包含能量产生、能量储存和能量控制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P> <P> ——分布式能源是小型的、模块化的,规模大致在kW至MW级;分布式能源包含一系列的供需双侧的技术;位于用户现场或附近。</P> <P> 上述定义,“规模小”、“靠近用户”都是关键词。但是,这些处在连续区间上的词语很含混,存在着类似“有多少根头发以下算秃子”的连锁逻辑悖论问题。</P> <P> <STRONG>分散决策是分布式的必要条件</STRONG></P> <P> 那么,分布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是其区别于集中式的能源供应模式?首先,无论集中还是分布,都不是二值问题,而是存在一个很大的连续区间上。</P> <P> 比如即使是大的火电,只要它有自主性,可以决定自己发多少电,什么时候发,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它就是分布式的。欧洲的机组可以决定自己的供应电量,是分散程度更高的分布式;美国的只能报价,调度决定实际发多少,分散程度有所下降;我国调度仍旧是各个电厂的上级指挥官,在小于年的尺度上可以任意决定电厂的发电量,集中程度更高。</P> <P> 那么,调度可以指挥成百的传统大电厂,如果同时面临成千上万的分布式电厂,将面临操作性的困难,需要整个体系范式上的改变。更大的自主性与分散决策,往往不仅仅是业主的偏好,也是整个体系运行具备可行性的唯一方式。</P> <P> 分布式越来越多,旧有体系的挑战就会越大。调度不再能完全决定电厂的发电方式,如何能够建立起一套介于直接管控与完全独立之间的“中间道路”,考验着整个体系的灵活性与应对新问题的韧性。</P> <P> 目前不受调度控制的发电资源还很小,问题还没到必须解决的地步。但是如何保证系统的平衡安全问题,已经出现了极端化趋势的苗头。</P> <P> 典型的如用户侧储能,有人在讲“接受电网调度”,在目前的调度范式下意味着完全听电网的,与跟传统发电商无异;有人在讲“有本事你完全脱网”,意味着完全的彻底的100%的自主。</P> <P> 只要完全接受电网管控,那么它就不是分布式的,虽然调度也不一定管的过来。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我国目前分布式发电市场份额是零。如果电网调度范式(粗计划、功率不带时间曲线、无独立辅助服务市场)不改变,未来也不会存在分布式系统。</P> <P> <STRONG> 改变管控体系才能成就分布式</STRONG></P> <P> 分布式分散化的本质特征,考验着旧有的管控体系,特别是以规划为基础的管控体系(甚至有对分布式进行统一规划一说)。传统的规划范式认为:</P> <P> ——未来是可以预测的;</P> <P> ——存在稳定的不区分地区、时间、特点、以及其他环境的做事情的简单方式,比如某个“抓手”——电厂效率、光伏转换效率等;</P> <P> ——多个市场主体是可以被指挥的——即使跟它的激励不相容。</P> <P> 这些,与分布式能源的特点都格格不入。如果强行将分布式的发展纳入旧有的管控体系,比如规划体系,那么无疑意味着巨大的冲突与扭曲。</P> <P> 当然,是不是要进一步分布式分散化并不是一个具有高度共识的问题。集中式的系统平衡(比如美国ISO形态)与数据管理,也普遍存在于欧美高度分散化的电力系统中。即使是号称点对点的区块链技术,其代码算法标准(当然,这一体系是可编程的)本身也仍旧是集中式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