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管理中心>>行业资讯>>新闻资讯正文
 
中国IC产业环境有待完善,高级设计人才严重缺乏
新闻ID号:  12140 无标题图片
资讯类型:  交流培训
所属类别:  元器件; 其他
关 键 字:  泛珠三角IC业市场推广/IC产业/高级设计人才
内容描述:  ~
发布时间:  2007/8/29 8:48:31
更新时间:  2007/8/29 8:48:31
审核情况:  已审核开通[2007/8/29 8:48:31]
浏览次数:  共 1589 人/次
新闻来源:  ~
链    接:  ~
责任编辑:  nansen
发 布 者:  电源在线
图片文件
原文件名:a.jpg|b.jpg|c.jpg|d.jpg
保存文件:20070829084544773.jpg|20070829084605267.jpg|20070829084623908.jpg|20070829084638386.jpg
路径文件:/uploadfile/newspic/2007/200708/20070829084544773.jpg|/uploadfile/newspic/2007/200708/20070829084605267.jpg|/uploadfile/newspic/2007/200708/20070829084623908.jpg|/uploadfile/newspic/2007/200708/20070829084638386.jpg
管理操作:  修改  设置为未审核    发布新闻资讯
内    容:

    深圳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主办的“2007(第五届)泛珠三角集成电路业联谊暨市场推介会”日前拉开帷幕,旨在通过IC设计企业、分销商和整机厂商的对话交流以促进泛珠三角IC产业发展。这次会议也得到了国家科技部、深圳市政府和中国集成电路业界权威专家的重视。但在本次会议中,来自各方的意见凸显出中国IC产业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局面,而本土IC设计企业则存在诸多不足。

    依托整机企业基础,中国催生了一批本土地IC设计企业。来自电子工程专辑执行主编Melody Zhao的报告显示本土IC设计的应用集中在消费类产品,涉及计算、通信等高端应用的甚少,而且本土IC所采用的制造工艺还相当落后。来自康佳和TCL的整机厂商代表均表示他们对本土IC设计公司仍信心不足。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彩电技术开发中心总体技术设计所所长陶显芳指出,其原因归咎于本土IC的功能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本土IC量产规模小也为整机厂商带来成本压力。

图1:深圳IC产业基地和本土IC企业在IP推广协议上签字

    英飞翎和赛凡等本土分销商则认为本土IC设计企业正快速成长,成为国际、区域和本地代理分销的必争之地,但本土IC设计公司需要学会制定合理的市场和销售策略,本土IC设计企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寻找杀手级应用。

图2:企业代表、业界专家和地方政府领导合影

    Cadence副总裁居龙认为,随着SoC设计复杂度的提高,需要更多资深的模拟和RF设计工程师,但是中国的IC设计公司正是缺少这方面的积累。对此,MAGMA公司亚太总裁易思齐表示认同,他说:“虽然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人才成本等优势,但中国IC设计人才不足,尤其是高级设计人才。”易思齐还分析了发展快速的印度IC设计公司,指出中国本土IC设计公司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有所不及,印度的基础设施虽差,但印度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使国外IC大厂“敢”于在印度投资,使其IC设计业得到了繁荣。

图3:SEMI公司总裁丁辉文在演讲

图4:电子工程专辑执行主编Melody Zhao在推介会上演讲

    来自香港科技园公司的姚庆良则表示,香港IC产业不和珠三角合作就没有出路,但珠三角只有和香港合作才具备和世界其他地区竞争的能力,而投资晶圆厂,完善产业环境是把IC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