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管理中心>>行业资讯>>新闻资讯正文
 
我国动力锂电池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新闻ID号:  61351 无标题图片
资讯类型:  行业要闻
所属类别:  电磁兼容; 电源IC; 电池/蓄电池; 电池检测; 燃料电池
关 键 字:  动力锂电池
内容描述:  记者从中科院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中科院研发的多款动力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以上,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动力锂电池已经从核心技术进入规模应用阶段,将为长续航电动汽车、无人机、深海探索等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发布时间:  2018/6/13 16:43:23
更新时间:  2018/6/13 16:43:23
审核情况:  已审核开通[2018/6/13 16:43:23]
浏览次数:  共 1029 人/次
新闻来源:  北京晚报电子版
链    接:  ~
责任编辑:  ~
发 布 者:  电源在线
图片文件
原文件名:~
保存文件:~
路径文件:~
管理操作:  修改  设置为未审核    发布新闻资讯
内    容:

    研发高性能动力电池是推广电动汽车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天上午,记者从中科院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中科院研发的多款动力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以上,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动力锂电池已经从核心技术进入规模应用阶段,将为长续航电动汽车、无人机、深海探索等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电池的能量密度有多重要?专家表示,一辆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可靠性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电池内的能量密度。比如,以北汽的EV200车型为例,在其他技术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如果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那么,意味着汽车的续航里程可以从目前的200公里左右达到470公里。目前,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电池组集成优化,为装车演示做准备;锂电池关键材料均进入中试阶段,已与三十多家电池与电动汽车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力争尽早开始供货。

    该成果只是“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大产出之一。据介绍,该专项自2013年开始实施以来,研究人员还通过纳米材料与印刷技术的结合,摒弃传统印刷制版感光成像的技术思路,形成了包括绿色制版、绿色版基、绿色油墨在内的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专家表示,上述成果的推广应用,将有望减少每年百万吨的制版废液污染、千万吨的版基废液/渣污染以及数十万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此外,“纳米健康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到了体外诊断产品和纳米药物制剂开发领域中。比如,炎症纳米微流控免疫检测芯片,将三种炎症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能够快速区分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判断感染所处的阶段,为科学、有效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抗生素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