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对于充电桩行业发展是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一年,充电桩的数量从年初不到5万个,到年底增长致15万个。从新能源车辆的的增长数据来看,充电桩建设的增长量还是远远不能支撑车辆的充电需求,充电桩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在多部委共同推进充电桩建设的情况下,电网公司及社会资本将加快充电桩建设,2017年有望成为“十三五”期间充电桩建设增速最快的一年。然而,在数据快速增长的背后,充电设施建设仍相对缓慢,用户体验差、不兼容、安全隐患高等问题也大大阻碍着产业的发展,以至于用户对充电服务使用的体验之差被行业诟病。充电桩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充电体验,增强其购买意愿,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充电桩再成两会焦点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两会期间表示, 2017年工信部将配合国家能源局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同时鼓励“众筹建桩”。部长表态今年将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对充电桩生产、建设及运营企业构成直接利好。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充电桩、充电站等基础设备的建设程度,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业化推广。相关数据显示,尽管近三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数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车桩比也在逐年缩小,但“充电难”的问题依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掣肘,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充电桩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充电体验,增强其购买意愿,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家能源局在《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通知》中明确提出,2017年内计划建成充电桩9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充电桩80万个。这一数量较2016年年底充电桩保有量,达到超过300%的增长。
近期,国家能源局、国资委、国管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单位内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到2020年,公共机构新建和既有停车场,要规划建设配备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比例不低于10%;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在京公共机构比例不低于30%;在京中央企业比例力争不低于30%。
在多部委共同推进充电桩建设的情况下,电网公司及社会资本将加快充电桩建设,2017年有望成为“十三五”期间充电桩建设增速最快的一年。
国家电网2017年充电桩增幅将超过30%。
2017年2月20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2016年社会责任报告。截止2016年,国家电网累计建成充换电站5528座、充电桩4.2万个。建成京哈、京港澳、京沪、沪蓉、沪渝、环首都、环杭州湾等“六纵六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城市95座、高速公路1.4万km。其上海电力公司在去年底就已经累计建成充电桩5064个。
国家电网公司2017年承诺发展总投入58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848亿元,电网投资4657亿元等。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600亿元。完成替代电量1130亿kWh。投产京津冀“煤改电”54项重点工程。年内新接入企业内2.6万个充电桩、累计接入充电桩16万个。
国家电网明确今年将有3次充电桩招标,合计建设2.9万个充电桩,较2016年2.2万个充电桩增幅超过30%。
南方电网2017年充电桩投入2亿
南方电网日前披露,公司“十三五”期间将投6.6亿元在深圳建设投运13800个充电桩。南方电网公司所属深圳供电局成立南方和顺电动汽车产业服务公司,将以新能源电动汽车及相关产业服务为核心,在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租赁以及相关智能平台和终端建设运维方面开展业务。 {$page$}
目前,南方电网公司在深圳拥有集中式快速充电站6座,充电桩2077台,并开发了智能信息平台和APP,可通过地图功能方便快捷查找充电桩。“十三五”期间,南方电网将投6.6亿元在深圳建设投运1.38万个充电桩。其中,2017年将投资2亿用于新建及改造已有充电桩,实现深圳各街道办区域充电桩全覆盖。

各大省市做好2017年充电桩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15个省份及45个城市出台了支持充电设施建设的政策,范围涉及充电设施指导价、中央政府向地方提供的充电设施建设财政补贴,及多种其他激励措施。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保障设施,广东加快充电桩建设布局。根据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此次公布的《意见》征集稿,广州将在充电桩的规划、建设上进行规范化。同时,将制订相应的财政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充电设施建设项目给予适当补贴。据悉,目前,广州拥有电动车充电桩逾8000个,2017年,总量将超过1万个。
同期,深圳、佛山也在加紧制定和实施充电桩建设、补贴政策。其中,深圳将投入6.6亿元新建1.38万个充电桩,解决市民充电‘找桩难、充电难、支付难’的问题。佛山将高明区列为电动汽车推广运用示范区,在今年6月份之前在各大汽车站布局100余个充电桩。
据悉,根据规划,到2020年,广东建成的35万个充电桩,能满足约4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电动汽车走遍珠三角,贯通各地市。
上海今年新建城市公共充电桩4000个。今年上海计划新建城市公共充电站99座、792台直流充电桩,新建城市公共离散充电桩4000个,形成中心城区平均2公里充电服务圈。另将新建公交充电站14座、660个直流充电桩,进一步提升电动公交服务能力。根据规划,上海至2020年,充电设施总量将达到21万个,其中公用充电桩不少于2.8万个,同时推进充电设施互联互通,完善技术规范,建立全市统一的充电设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据武汉市充电服务行业协会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武汉共有51个充换电站、5500个公共充电桩,分别由14家企业单位建设运营。近日,湖北既济电力集团与武汉城投停车场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充电站建设合作协议,湖北既济电力集团汽运分公司今年将投资8000万元,在城投停车场公司现有停车场内划定区域,建设30个充电站,共计(300-350)个充电桩。
截至今年1月底,西安市已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约16400个,涉及集中式充电站24座,设有400余个充电桩,分布地点包括锦业一路西段、咸宁东路、宜家家居附近等;分散式充电桩约15900个,其中包括在商场、酒店等停车场改建、加装的充电桩1500余个。为了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充电设施建设,西安市对充电设施建设投资(不含征地费用)继续给予30%的财政补贴;对充电设施项目实行属地项目备案管理,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间。
浙江目前已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187座、分散式充电桩11000余个,在杭州市区3公里内便可找到充电设施。
广西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将建充电桩7.6万个。据悉,南宁、柳州、桂林等主要城市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1:12,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小于2公里。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征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目标意见的函》(国能综电力〔2015〕749号)的任务分解,初步规划到2020年,广西建设充电站303座,充电桩7.6万个。
今年,合肥市将继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计划全年推广新能源汽车2.5万辆。2016年,合肥市在全国推广新能源汽车2.2万辆,在本市推广新能源汽车0.6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超过220亿元,增长30%。建设了340个电动轿车充电桩群,29个公交车充电站,共计8000个充电桩。今年,合肥市将加强重大项目调度,继续推进江淮汽车与国际汽车厂商的合作,加快建设蔚来汽车、奇瑞新能源汽车、国轩电池及材料新线、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检验检测中心等重点项目。
厦门有了省内充电容量最大的城市充电站。据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获悉,厦门同安田洋充电站已建成投运。厦门市今年将继续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全市接入电网的充电桩有望新增3100个,是现有数量的3倍。
昆明市工信委日前发布消息称,昆明市规划到2020年新建122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和35800个分散式充电桩,构建覆盖全市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体系。
利用“城市运营”助充电桩建设加速
新能源车与充电桩属于互补品,在充电桩、尤其是公共充电桩布局完善之前,新能源车很难得到有效推广。但对于充电桩企业来说,布局公共充电桩耗资巨大,回报时间太长、风险太大。不过在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南电云商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道仁认为,充电桩基础建设,需充分考虑城市运营合作层面。当城市运营需求上去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更加顺畅。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在公共交通领域大批量采用新能源车,来推进充电桩。
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城市运营中,有两种模式受到行业关注。一是主要依赖政府资源,靠模式取胜,代表性做法是深圳的公共交通替换模式,深圳市将公交大巴全部替换成新能源大巴;其次太原模式,太原是集中将传统燃油出租车更换为新能源出租车。而另外一种做法则进行市场化运营,如新能源分时租赁、物流车。这种模式非政府主导,依赖市场供需和特定商业模式运作。
对此,袁道仁指出,不管是深圳模式还是太原模式,均已取得很好的示范作用。袁道仁透露,目前,南网已经在深圳总结了一套快捷建站模式。他举例称,去年11月珠海航展,南网在一个月以内完成所有大功率用电的送电工作。“这种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未来建充电站将有快捷模式。”
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陈锐辉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2017年起应以城市运营市场为核心发展。深圳模式、太原模式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示范作用,未来京津冀等多个地区都将逐步跟进。未来集中的充放电点都将是充电桩布局发展的重点。
充电桩发展需“全产业链作战”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要做新能源必须做全产业链布局,如果不是做全产业链,就很难维持良性循环。
由于中国充电桩行业的集中度已经很高,预计2017年会出现1-2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成立一个统计的全国性的充电桩运营平台,统一管理各家公司的运营数据,进行统计支付结算。目前,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于去年底推出“汽车充电站”,希望“一统天下”,一些大型充电桩运营商,例如特来电表示愿意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同解决车主无法只用一个APP完成充电全流程的痛点问题。
目前,国内的大型充电桩运营商和制造商都开始开放他们的平台,接入其他友商的充电桩,提供运营服务。例如,星星充电App平台接入的充电桩数量超过2.3万,分布城市数量达到84个。为了打通各家充电桩的孤立状态,星星充电为其他公司提供了API和SAAS软件接口,目前有80余家合作伙伴通过标准接口实现与星星充电桩的互联互通。
这些企业包括了汽车共享和租赁、汽车制造商、政府、企业和中小运营商等领域。其中典型的案例,包括曹操专车和Gofun分时租赁的App都可以预定星星充电桩,另外北汽、之豆、启辰等品牌的电动汽车车主App也可以找到星星充电桩。星星充电App也开始接入其他公司的充电桩运营,由于这项业务需要对现场的充电桩进行设备改造,成本较高,所以比例不高。 {$page$}
为了帮助城市范围内不同厂家的充电桩实现互联互通,一些大的地方政府开始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统一的充电桩平台,使在一个城市内,新能源车主的手机上只要安装一个App就可以找到所有的充电桩。北京市政府主导的充电桩App是e充网,它是在北京市发改委和科委领导下的北京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运营。
由于政府要求所有申请北京市地方新能源补贴的充电桩企业必须对e充网开发数据和支付接口,所以e充网几乎接入了北京市所有的公共充电桩,并且具备支付功能。
在上海,政府倡导成立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中心”,这是一个非盈利组织,政府要求所有申请上海新能源地方补贴的充电桩公司,必须对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中心开放接口。他们运营的App是车e充,目前管理了6000多个充电桩。另外,上海发改委、交通委、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倡导,承建了“上海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市级平台”。截止2017年2月底,联联充电已完成全市22家运营商,23000多个充电桩数据的接入,其中公共充电桩10390个。覆盖全市16个区县,目前平台上已上线的充电桩数量超过8000个,公共桩数量超过4000个,并计划于今年6月前,达到上线充电桩20000个的目标。 <